国内首台机场安保机器人正式“上岗“ 开启智能安防新时代!
2016年9月21日,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湖南万为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为深圳市公安局定制开发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AnBot(中文名:深圳小安)正式在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正式上岗,成为国内第一台在机场服役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受到机场民众和主流媒体的深度好评。

目前,深圳小安主要在深圳宝安机场负责执行日常巡逻防控和智能服务任务,通过机器人摄像头的智能监控实现民航安检前置、移动人像识别功能,并将相关图像信息实时回传公安大数据后台进行对比分析、实时预警。具体分为自主巡逻、人像识别、智能服务、突发应对等四大应用功能:
1自主巡逻
深圳小安的巡逻方式分自动巡逻和远程遥控巡逻两种模式。在自动模式下,它可根据环境信息,自动构建地图及实时定位,并按预定路线、预定时间执行巡逻任务。在巡逻过程中机器人若自身电力不足,可自行寻找充电桩对接充电。相较于巡警每人每天巡逻8个小时来说,小安24小时的不间断巡逻则可以节省不少警力。

2人像识别
深圳小安配有四个移动高清数字摄像头以及数个传感器,能够对旅客进行人像识别,将现场来往人员的身份原件大头照在10秒钟之内传输到后台,与嫌疑人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是在逃人员,机场保安可以根据提醒信息进行现场抓捕。

3智能服务
深圳小安集成了人工智能大脑,可以进行智能语音交互,如旅客丢失了身份证、在航站路迷路了,或者对航班信息需要查询,它都能应答自如。

4突发应对
面对日益严峻的世界反恐形势与警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深圳小安具备的声光警示功能,就能大大派上用场。当小安遇到紧急情况,可声光警示并威慑可疑人员,及时预防犯罪。此外,它还可同时选配带电防暴叉、电击枪或致盲强光等设备,当发生危险时,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机器人主动出击,有效威慑危险分子。

AnBot在深圳机场的成功应用,是对机器人技术可靠性与适用性的一次实地检验。由于机场大厅是典型的公共场所,存在人流密集、光照变化、环境复杂等诸多难点问题,对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和动态视频分析等技术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国防科大机器人与海洋技术交叉研究中心与湖南万为智能团队一道,在深圳公安局机场分局、视频警察支队和航天长峰科技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机场应用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了基于国产化传感器的机器人在公共场所的实战化应用,有效减轻了机场警方日常巡逻防控的工作压力,树立了国内机器人在机场安防行业应用的新标杆,将有力推动安防行业从以“人+摄像头”为特征的安防2.0时代,迈向以“机器人+大数据”为特征的安防3.0时代。